第三节 标本兼治——建立标准化的法律风险管控体系 企业通过体检,发现法律风险后,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,分轻、重、缓、急对相应法律风险进行处理,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标准化的法律风险管控体系。总的原则是:“紧急事务马上处理,常规事项建章立制;专项事务单出意见;日常咨询慢慢调理”。 一、紧急法律风险应对——立即治理 当企业遭遇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重大法律风险时,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,避免潜在的风险迅速变成现实风险,从而给企业、企业家带来重大损失。 (一)企业自身有意或者无意即将或已经违法犯罪、违约侵权。 有意就是明知故犯,无意是指由于法律知识欠缺,因不知法而犯法。有的企业即将或已经违法而不自知,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减轻或消除。违反刑法、行政法等法律中的禁止性规定,就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、行政责任,后果很严重:罚金、负责人入狱、停产、停业、罚款、破产清算等等。 首先是单位犯罪。这里主要指企业单位犯罪。刑法中涉及到单位犯罪的罪名很多,粗略统计至少有100多个。这当中很多罪名企业一不小心就会涉及,如虚报注册资本、虚假出资、抽逃出资、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、会计账簿、财务会计报告、商业贿赂、违法放贷、危害税收征管、侵犯知识产权、虚假广告、串通投标、非法经营、重大环境污染等等。一旦触犯刑律,就会造成企业负责人锒铛入狱,轻则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,重则导致企业破产。 其次是行政违法。企业一经依法设立,就会受到诸多方面的行政监管,如工商、税务、物价、环保、质检、卫生防疫、劳动保障、公安等共同的以及某些行业特殊的行政监管。违反这些行政监管的法律法规,轻则罚款,重则停业、解散。还有一些行政法规虽然不是强制性或禁止性的,如不动产产权登记、使用权登记、知识产权登记等。但如果企业不遵照执行,还是很容易带来法律风险,从而造成损失。比如违反工商管理法规,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;违反税务监管法规可能被课以重罚;违反环保法规可能要停产停业。 最后是重大民事违约(违法)侵权。在民事上违约或侵权要承担违约责任、侵权责任。主要包括停止侵害、排除妨碍、恢复原状、赔偿损失、支付违约金、消除影响、赔礼道歉等等。其中赔偿损失、支付违约金等责任数额可能是巨大的,不可掉以轻心。同时,如果企业经常有违约或侵权行为,将给企业声誉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,损失会更大。 以上三种法律责任不是绝对区分的,有时会互相转换:民事责任中也会有严重制裁措施如罚没等;严重侵权行为可能会导致刑事责任;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也往往是互相衔接的。 (二)其他企业即将或已经对自己违法犯罪或重大侵权违约 如果其他企业或个人即将或已经对自己企业违法犯罪或违约侵权,己方也会有重大损失。这也是企业的一大法律风险。仅仅做到“不伤害他人”,没有做到“不被他人所伤害”,同样也不行。所以,应把法律风险从宏观上分成两个大的方面:因为企业自己违法(包括违约)犯罪给企业造成损失的,称之为主动法律风险;企业由于防范不够,受到其他企业违法犯罪行为侵害,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,称之为被动法律风险。企业既要考虑企业自身如何遵纪守法,又要考虑如何避免受到他人不法行为的侵害。有时后者显得更重要。 (三)因市场风险转换而即将带来的重大法律风险 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之间的界限有时也不是绝对的。比如,企业违反监管法规,涉足一些高风险行业、项目,结果损失惨重。从表面上看,是市场风险,深层次看,是法律风险,是违法导致的恶果。 市场风险也可以转化为法律风险。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就会达到破产界限,可能导致企业破产。成为企业最大的法律风险。而有时债务人破产也可能导致债权人破产。所以,加强债权管理,及时清收,避免或减少坏账。既是对市场风险的控制,也是对法律风险的控制。 (四)外部法律环境的重大不利变化即将带来的法律风险 立法不完备,执法不公正,以及国际上对中国企业采取反倾销、反补贴、保障措施。这些均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。 以上四个方面的法律风险,危害性极大,一经发现,必须高度重视,立即处理。想尽一切办法针对个案予以消除、推迟或假以时日,予以根治。 叶律师专业律师团队在处理这类案例中,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。我们会经过缜密地调研,为每一处风险源提供3--5套解决方案,并指出每套解决方案的优缺点,供企业领导决策时参考,有效避免决策的盲目性。决策后,随时跟踪处理进度,确保收到实效。 |